在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荣誉院长韩永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巡视员陈彬斌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的见证下,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和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为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揭牌。

全校党支部积极响应,全面开展。据统计,全校所有党支部已全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

一精神障碍男子假装携带炸药闯入伊朗驻巴黎领事馆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重点加强整改整治上下联动,专门下发《关于二级党组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二级单位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等5个方面进行排查梳理,明确5个方面13个项目36个观测点,逐一对照检查,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把理论学习与理论宣讲结合起来,邀请专家录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9讲》等视频课程,制作导学课件,加强内容供给。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加强基层党建、思政工作、深化改革、师生关注的实际问题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12个专题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设置7个专题学习研讨,突出原原本本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懂弄通做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主题教育之复旦大学篇】9月29日,由复旦师生自编自导的我和我的祖国——复旦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歌会在正大体育馆上演。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分党委书记会议,部署工作、压实责任。同时,理论经济学科入选了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也与其他高校联合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

在智库建设上,经济学院做一流学问,发中国声音,取得突出成绩。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集体学习薪火相传,承继优秀历史传统经济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传统,经济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上始终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经济学院宋铮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论文《中国式增长》(Growing like China),目前引用已经超过了930次,成为中国学者在国际主流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典型案例。根据2019年3月发表的《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的浅析》(王树森、李钢)的统计,经济学院张军教授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位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总量第二名。

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团队一直以来都重视用特别丰富的经济生活案例阐释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内容,课程内容所展开的社会解剖完全贴合现实经济中的诸多现象,力图让同学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的经济现实。复旦大学经济学和商科2019年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序列。

一精神障碍男子假装携带炸药闯入伊朗驻巴黎领事馆

1985年4月,经济学院组建成立,依托这个平台,复旦经济学科跨上发展新台阶,步入发展新阶段。2013至2018年间学院共引进各类人才29人,其中海外名校毕业的占 85%以 上。此外,经济学院高度重视校友资源,深入开展校友联络工作,校友服务中心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在专业性研究生培养方面,经济学院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双导师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实现学校和业界的无缝连接。

在学术研究上,经济学院继续保持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传统优势,并迅速提升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六年中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 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入选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4人、曙光学者4人,基本实现高层次人才增长目标。1949年到1984年间,经历全国院系调整,复旦经济学科新建多个系所,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经济学人才。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获评A+,并列排名第一,在参加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的90所高校中位列前2%。

按照国际权威评级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对全球大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科排名,复旦经济学科的全球排名以每年上升10位的速度攀升,已经从2015年的第89位升至2018年的第52位,凸显经济学院近年来强劲的发展态势。经济学院的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都在复旦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之列。

一精神障碍男子假装携带炸药闯入伊朗驻巴黎领事馆

在社会影响上,经济学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系紧学生与校外导师的联络纽带。基于中国现实国情和经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经济学院不断改革完善学院治理结构,按职能设置了一系列委员会,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面向未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迎难而上,关注中国重大现实经济社会问题,追求重大经济理论创新,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争当国之重器。坚持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经济学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研究中国经济重大问题,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研究国际影响力,为长远发展创造良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一流人才队伍经济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引育并举,建立开放的人才战略。从商科到经济系再到经济学院,复旦经济学科涌现了许涤新、漆琪生、朱伯康、蒋学模、张薰华、陈观烈、宋承先、洪文达、伍柏麟、叶世昌、洪远朋、蒋家俊、尹伯成、徐桂华等一大批老一辈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泛海潮涌催人进,经济风正好扬帆在智库建设上,经济学院做一流学问,发中国声音,取得突出成绩。

六年中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 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入选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4人、曙光学者4人,基本实现高层次人才增长目标。1949年到1984年间,经历全国院系调整,复旦经济学科新建多个系所,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战略,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力争获得突破性进步,朝着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经济学院的战略目标砥砺前行。在项目研究上,2013年至2018年,经济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各类项目44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5项。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依托学校2+X改革,经济学院建立教研室-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三级课程结构,着力打造本科精品课程模块教学团队和数十门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能够按照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开拓视野,强化技能,学以致用。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集体学习薪火相传,承继优秀历史传统经济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传统,经济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上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研组团队一直以来都重视用特别丰富的经济生活案例阐释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内容,课程内容所展开的社会解剖完全贴合现实经济中的诸多现象,力图让同学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的经济现实。【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复旦贯彻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攻坚之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培养经世济民的栋梁之才为己任,促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在全国位列三甲。

在专业性研究生培养方面,经济学院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双导师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实现学校和业界的无缝连接。同时,经济学院和MIT、LSE等国外知名大学的经济系合作开展了学生交换项目和双学位培养项目。

论数量,更论质量,经济学院名列国内经院前茅。泛海潮涌催人进,经济风正好扬帆。

经济学院的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都在复旦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之列。2013至2018年间学院共引进各类人才29人,其中海外名校毕业的占 85%以 上。

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教师积极主动地在课堂里加入生动活泼的真实案例。1985年4月,经济学院组建成立,依托这个平台,复旦经济学科跨上发展新台阶,步入发展新阶段。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获评A-,并列排名第八,在参加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的155所高校中位列前10%。复旦大学经济学和商科2019年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序列。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经济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成了2+X本科培养体系的课程大纲编写,还制定了《经济学院2+X 本科培养体系课程建设要求及资助办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将一流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建立更全面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留学生培养方面,经济学院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为留学生度身打造了以中国经济为核心的培养计划。

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心系国家、面向未来,争当国之重器伟大实践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在学术研究上,经济学院继续保持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传统优势,并迅速提升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根据2019年3月发表的《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的浅析》(王树森、李钢)的统计,经济学院张军教授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位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总量第二名。为更深入地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学校主页陆续推出壮丽七十年,奋进‘双一流系列报道,展示各院系、各学科、各科研机构传承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奋进担当、狠抓落实的有为之举和簇新风貌,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